主页 > 易武茶区 > 易武一扇磨古树茶的特点
2023年04月18日

易武一扇磨古树茶的特点

一扇磨凭借其独特的生态、地理条件及历史积淀,成为易武茶区中的小众精品。其茶品以“甜厚柔美、野韵悠长”为核心特色,虽产量稀缺,却在普洱茶爱好者中享有盛誉。

地理位置:一扇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曼腊村委会帕溪河自然村,地处东经 101.48°、北纬 22.16°,与薄荷塘、天门山、弯弓等同属一脉,海拔  1180-1520 米之间。这一区域属于易武茶区北部的国有林范畴,距离易武古镇约 60  公里,需从帕溪河村出发,骑摩托车翻山越岭3-4小时,后半段需徒步进入。易武茶区的 “边缘地带”:不同于麻黑、落水洞等核心产区,一扇磨远离易武茶区的中心地带,深入原始森林腹地,是易武七寨中最偏远的古茶园之一。与古茶山的渊源:历史上属于古曼撒茶区,与老挝边境相邻,茶树种植可追溯至清朝以前,长期处于放荒状态,2000 年后才被重新发现。交通与产量限制:茶园分散于原始森林中,采摘需耗费大量人力,年产量仅数百公斤,稀缺性进一步推高其市场价值。

生态环境:原始雨林系统:茶树与阔叶林、古木混生,植被覆盖率超过90%,形成多层次的生态屏障。森林中丰富的腐殖质为土壤提供天然养分,微生物多样性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微气候优势:海拔与云雾:高海拔(1200 米以上)带来昼夜温差,延缓茶叶生长周期;常年云雾缭绕,散射光充足,有利于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合成。土壤条件:以花岗岩、紫色岩风化形成的红壤、黄壤为主,pH 值 4-6,呈微酸性,透气性良好,富含铁、锰等矿物质。生物共生关系:茶树未经人工干预,与寄生植物、昆虫、鸟类形成自然平衡。例如,古茶树树干上的苔藓、石斛等附生植物,被认为是茶叶 “野韵” 的来源之一。保护现状:作为国有林的一部分,一扇磨受政策保护,禁止过度开垦。但近年因经济利益驱动,部分区域出现混采小树茶的现象,引发对生态可持续性的担忧。一扇磨普洱茶特点一扇磨在延续易武 “香扬水柔” 共性的基础上,还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香气:复合型,以蜜香为基底,融合兰香、果香与野韵,干茶香气浓郁,茶汤入口后香气下沉,杯底留香持久。陈化潜力:新茶花香清扬,5-10年转化为蜜甜香,10 年以上逐渐显现陈香与木质香。

口感:汤质醇厚,相较于麻黑的 “柔美”,一扇磨的茶汤更显厚重,水路细腻但不失张力,3 泡后甜度递增,10 泡仍有饱满滋味。入口微甜,回甘迅猛,舌底涌泉感明显,喉韵清凉持久,饮后口腔留存 “冰糖甜”。汤色:新茶汤色金黄透亮,陈年后转为橙红,油润感增强。叶底:条索肥壮,色泽墨绿,柔韧性佳,耐泡度可达 15-20 泡。一扇磨品质好的因素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古茶树资源:树龄多在 300-600 年,部分植株高达 4 米,根系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养分。

传统工艺:采用手工杀青、石磨压制,保留茶叶活性,促进后期转化。山场特性:原始森林赋予茶叶强烈的 “野味”,表现为茶汤中的清凉感与香气中的木质气息,区别于易武其他茶区的 “甜柔” 风格。一扇磨与麻黑产区的对比维度一扇磨易武核心产区(麻黑)香气野韵突出,蜜香中带木质气息花蜜香主导,香气清扬汤质厚重绵密,水路细腻而有张力柔滑甜润,汤感偏薄山场特征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高茶园集中,人工管理成熟产量年产量约 1000 公斤,稀缺性强产量较大,市场流通广泛一扇磨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易武茶区的风味图谱,更印证了 “越原始,越珍贵”  的普洱茶品质逻辑。其刚柔并济的特质,既有易武茶的温婉底蕴,又不失野性锋芒,致使其成为了普洱茶爱好者追寻的极致山韵之一。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140524131545243.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