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一位炒茶10年的师傅告诉我的秘密
2023年04月18日

一位炒茶10年的师傅告诉我的秘密

 “这棵茶树,长到天上去了。”
强哥拿出手机给我看他行走在大雪山原始森林里的拍照记录。这是他对“高杆”的说法。确实很形象。
“这棵树很老了,都长肿瘤,生病了。”
从图片中弯曲延伸,吃力地斜身向上爬的树干可以看出,这棵树确实很苍老,与其说是斜向上爬,不如说是它的脊背终于弯曲佝偻了,那两颗在树身上凸起的树瘤,硕大如椰子,古怪令人犯怵,越显这棵树的苍老无力,就是强哥口中说的“肿瘤”。
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中国农民,有时候吐出来的言词是如此的接地气,带着泥土味,朴素但又是令人惊讶的无比形象。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的很多言词是从书上刻板学来的,毫无生活经验和智慧,却处处彰显着“万般皆下品”的自负与优越感。
第一眼见到肤色偏白的向云强的时候,他看到我们讶异的目光中略带存疑的眼神,他就立马领会了。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宗茶农 ,向云强立马伸出双手,撑开五指,向我们展示了他那双长满老茧的“铁掌”。
他说这双手上的老茧都是炒茶炒出来的。他向我们说明了,自己是云南其他州县来临沧上门的女婿,比起当地的茶农,可能肤色没那么黝黑。
“十几年前我在昆明打工的时候认识了我媳妇儿,我媳妇是临沧本地人,自家有茶树,2012年就和媳妇一起回临沧做茶了,到现在自己炒茶制茶有10年了”,随即补充道,“也有两个娃娃了。”40岁的向云强简单介绍了他的过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虽然心里已经猜到,但我还是问起了这双手掌上的老茧是怎么来的。向云强说道,一年到头有五六个月的时间是在炒茶做茶中度过的,春茶夏茶、秋茶,就是现在秋茶过去了、入冬后,迎来春茶之前相对比较闲。
“一年之中有500~600公斤的高端古树茶,必须用手工炒制,铁锅温度很高,一锅鲜叶炒茶时间15~20分钟不等,一晚上铁锅炒茶最高的记录是能炒十几锅,一锅放鲜叶7-8斤,150斤左右的样子,10多年下来,这个手掌就成这样了。”向云强的“铁掌”就是这么来的。
“这双手叫它铁掌也不为过啊,炒茶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体力,向哥真是一条铁汉子”,我开玩笑地说道。向哥露出了憨厚的微笑,不过他说他有个外号叫“勐库强哥”。听到这个外号,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跟一个纯粹的茶农不同,向云强的角色带有半农、半制茶师的属性,从最早来到临沧慢慢学习制茶技术,从茶叶产量少、技术生涩,十年下来,到茶叶产量慢慢提高,炒茶技术也越来越老练,很多当地的茶厂和企业非常认可向云强的炒茶技术。
向远强说道,一个制茶师傅虽然技术很厉害,但是一个人的体力也会有限,只能做到高端古树手工炒制,因为量也不多嘛,而那些相对中低档的茶叶就用机器来完成。
我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向云强解释,手工炒制的茶在新茶时期是更香更甜,更好喝,客户的接受度也会更高,高端的古树产量也比较少,能够做到手工来炒制。中小树,中低档的茶叶量太大,真的只能靠机器来炒制。
手工茶和机制茶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向云强继续说道,目前市面上很多中老期的茶,口感不错,是大厂制作出来的,而大厂般是机器来制作的,说明大厂用机器制作的茶叶,在后期是能够转化出不错的味道。这也是机器制茶的优点,杀青的时候杀得透,杀得匀,品质稳定,后期转化不错。但是人工炒茶就不一样,人工它是靠人力,不能够做到绝对的均匀,比起机器杀青,它杀得不够透,还不够匀,茶叶细胞破裂的不够充分,内含物质保留的相对多,所以手工炒制的茶,在新茶时期泡的时候就很好喝,内含物质丰富,汤感饱满。高端古树往往会用手工去炒制,客户接受度更高,也会在短短的几年的被消耗完,不会很长时间地去存放,也是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但是手工炒茶也有讲究,要掌握好火候,如果锅温过高,虽然炒出来的茶叶高香,但是会锁喉。向云强很健谈,也很幽默,不仅董制茶技术,还懂市场,也懂客户的心理。
“做茶容易,卖茶难!”这是向云强的心声。
对于一个会制茶炒茶的师傅来说,做茶确实容易。但是卖茶就难了,疫情三年,这是所有茶农普遍遇到的问题。一般茶农的茶叶是供应给茶厂茶企的,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茶厂和茶企也会减少或者停止茶叶的收购量,这样子茶农的茶叶也就滞销了。
“作为一个炒茶制茶的师傅,其实通过茶叶挣的钱,也只是加工费和辛苦钱,因为在当地茶叶价格都是一个透明价。”强哥由衷说道。
推荐一款高货:
2008年冰岛老寨,芽头已飘金转黄,陈香显,冰糖醇韵,细腻丝滑。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0120619053845116.jpg 
 
 1541122535183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