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这是一片圣地灵土;这是世界唯一一座以茶文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山;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经国内外专家鉴定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这里诞生了华夏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种茶始祖;这里被誉为世界茶树自然博物馆。这里有一群人用心灵捍卫着这片圣地灵土永不落幕的辉煌。
景迈山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茶林,茶叶总面积5.1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于景迈大平掌—芒埂—勐本片区、糯岗、芒景—芒洪三个片区内。其中遗产区面积72平方公里,涉及10个村落,3片古茶林(约100多万株);缓冲区面积105平方公里,涉及5个村寨。遗产区主要居住着布朗、傣2个世居民族,至今仍然保存着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民族文化传统。
景迈山古茶园位于普洱地区西南部,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景观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茶叶始祖树”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中国茶文化起源、发展与传播的重要见证。 自公元 180 年,布朗族分支由于长期受到北方民族侵略,被迫向南迁徙,在景迈山地区发现了原始的古茶树,遂在此定居下来,驯化古茶、栽培古茶至今,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景迈山属高山地区,取水困难,可利用耕地较少,景迈山人民在此极端的生存条件下将古茶种植与原始森林结合起来,形成天然林下种植古茶的传统种植方式并沿用至今,创造了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方式。当地人民对古茶园实施的传统保护方式使得景迈山古茶园景观在千年的演进中依然保持着生命力与活力,原始的茶园景观在历史的演进中没有丝毫的损害。这深刻的反映出当地人民对茶园景观的尊重和理解,世代传承着人与茶园和谐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典型的持续演进的文化景观。
云南是世界茶业原产地,普洱是云南茶产地的核心地带,而景迈山又是普洱茶产地的重要内核。如仙境般的云海,保护完好的傣族、布朗族村寨,山林与村落、古茶与房舍交错丛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千百年来,茶成为了当地世居民族的信仰。这里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布朗族先祖帕岩冷率领部属在景迈山定居后种植茶树,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事,景迈山上的布朗人都恪守茶祖遗训,将茶树当作生命的一部分来敬畏、供奉和传承。因此,每年4月,山上的布朗族都要举办“山康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祭茶祖。布朗族人祭祀茶祖,向千年古茶树献礼,表达对祖先和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也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这里拥有了全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种植规模最大、古茶林景观最具特色的人工栽培古茶林。1994年初,景迈山首次接待国外专家学者考察,称其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景迈山茶树的最大特点就是,树龄古老。这里的茶树主要以百年茶树为主,而千年茶树也大约高达30多棵。而景迈山所在的澜沧县境内有野生茶树11.8万亩,更有全球迄今发现最古老、树龄达1700多年的过渡型大茶树——邦崴千年古茶树。其次,景迈山茶树品种齐全。从景迈山山脚往上,纵向30多公里都是茶园,台地茶、生态茶、古树茶。1950年,布朗头人苏里亚赴北京观礼,把景迈山古树茶亲自送给毛主席。2008年,景迈茶作为“北京奥运会国礼用茶”被送给各国元首和代表团团长。2012 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9年,普洱茶再次被中国外交部选为国礼用茶,世界认识中国茶、普洱茶将会从景迈山开始。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5片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分布其中的9个传统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间3片分隔防护林,构成遗产地的核心要素。景迈山申遗成功,填补了世界遗产中的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进一步捍卫和巩固了中国在世界种茶制茶饮茶领域的发源地位和主导地位。景迈山有14个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传统寨子:景迈大寨、糯岗古寨、班改、勐本、芒埂、老酒房、南座、笼蚌、翁基古寨、翁洼、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那乃,组成占地28000亩的景迈山万亩古茶林。其中4个傣族寨子芒埂、勐本、景迈大寨、糯岗古寨和5个布朗族寨子翁基古寨、翁洼古寨、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大寨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9个核心村寨。
一座山,源起景迈 茶人心中的圣地,从1800多年前,种茶始祖岩冷在景迈山种下第一棵茶树起,就注定了景迈山成为茶的圣灵之地,并造就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千年万亩古茶林。如今,茶祖留下的多达2.8万亩的景迈芒景古茶园,仍然惠泽生活在景迈山的子民。这片历尽沧桑的古茶园,如今依旧生机盎然地与原始森林交错生长在一起焕发迷人的神采。
千年传承的种茶制茶技艺,也孕育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普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茶马古道的起点,明清时期就是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茶马文化帮助国家维护着边疆稳定,促进着与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今天,古老的茶马文化也在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科哎华:我们合作社和澜沧古茶公司签订协议,摊晾、杀青、揉捻,公司一步一步把我们教出来。我们合作社从2011年到今天为止,从11家发展到41家,现在报名要参与我们合作社的还有107家。我们726户,每户都有古茶林,2013年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去年20300元,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山、好水、好生态,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2022年澜沧县旅游综合收入达62.4亿元,村民们物质丰厚,精神富足。
高大的乔木给茶树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散射光,落叶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生物多样性可以预防病虫害,不需要施肥、浇水、除虫,就可以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形成一个充满生态智慧的林下茶种植系统。山上是祖辈们留下的古茶林,山下是今天人们培育的生态茶园。
一千多年前,布朗族首领岩冷领导族群广植茶树,沧江两岸,遗留下众多宝贵茶林,带给众生福祉,开启华夏文化之先河。
2023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