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老茶喝着刮喉咙?不是茶够老,可能是某个地方出问题了!
2023年04月18日

老茶喝着刮喉咙?不是茶够老,可能是某个地方出问题了!

 某次喝到刮喉咙的老茶时,我还以为是自己喝得太急,那是一泡号称 “80 年代干仓熟普” 的茶,茶汤刚咽下去,喉咙就像被细沙划过,又干又涩,连喝三杯水都没缓解。
后来跟老茶客请教才知道,真正的老茶喝着应该是 “滑顺如米汤”,刮喉咙反而是不对劲的信号。
这几年喝了上百款老茶,慢慢摸出些门道,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老茶刮喉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仓储不当,茶叶受潮
老茶刮喉咙,十有八九跟仓储脱不了关系。尤其是普洱熟茶和存放多年的生茶,对仓储湿度、温度特别敏感。
之前在茶展上喝到一泡 90 年代的勐海熟普,茶汤红浓发黑,喝着像带了渣的酱油汤,喉咙里火辣辣的。
懂行的朋友一看茶饼边缘:“你看这霉点,明显是湿仓存坏了。”
湿仓环境(湿度长期超过 70%)会让茶叶滋生霉菌,尤其是黄曲霉,虽然肉眼不一定能看见,但喝着会有 “土腥味 + 刮喉感”,严重的还会发苦发馊。
更糟的是,这种霉菌产生的毒素高温都杀不死,长期喝对身体没好处。
还有一种情况是 “干湿交替” 搞坏的。
有些茶商为了让老茶快速出 “陈香”,先放湿仓加速转化,再移到干仓 “洗白”,但茶叶里的霉菌已经扎根了。
这样的生茶,前两泡闻着有陈香,第三泡开始喉咙发紧,像被绳子勒住似的 ,这种 “假老茶” 最坑人,看着像模像样,喝着全是仓储的后遗症。
二、工艺没做好,存茶也白存
老茶刮喉咙,也可能是 “娘胎里带的病”。有些茶刚做出来工艺就有问题,存再多年也变不成好茶。
比如杀青不足的生茶。正常生茶杀青要 “杀透杀匀”,让茶叶里的酶活性稳定下来。
要是杀青时火温不够、时间太短,茶叶里的 “青生味” 没去掉,存放后会转化出刺激性物质,喝着喉咙发涩发刮。
朋友那喝到一款 2005 年的生普,据说是小厂做的,茶汤看着清亮,喝着却像吞了口生树叶,喉咙痒得想咳嗽。
茶农说这就是典型的 “杀青不到位”,当年图快省工,现在怎么存都救不回来。
还有揉捻过度的茶。揉捻是为了让茶叶细胞壁破裂,便于后期转化,但揉太狠会让茶汁大量流失,留下的粗纤维和茶多酚氧化不均,喝着就像喉咙里卡了碎茶叶。
我对比过同一批原料的两款茶,正常揉捻的存 10 年,茶汤滑顺;
揉捻过度的那款,现在喝着还剌嗓子,叶底碎得像渣,工艺上的偷懒,时间是补不回来的。
三、转化跑偏,变得更糟
有人说 “老茶越存越滑”,但前提是转化正常。
要是存茶环境忽干忽湿、温度剧烈变化,茶叶转化会 “跑偏”,反而生出刮喉的物质。
比如放在厨房、阳台这些地方的老茶。厨房油烟重,茶叶会吸附油脂味,喝着喉咙发腻发刮;
阳台温度变化大,白天晒得发热,晚上又降温,茶叶里的物质反复氧化,会产生类似 “焦苦味” 的刺激感。
邻居大爷有款 80 年代的生茶,一直放在阳台柜子里,去年拿出来喝,茶汤看着油亮,喝着却像吞了口带油的沙子,喉咙又干又涩,这就是转化环境太差,把好好的茶给 “存坏了”。
还有一种是 “过度陈化” 的老茶。不是所有茶都能 “越陈越香”,比如超过 30 年的生茶,要是仓储不稳定,茶多酚氧化过度,会变得 “空、薄、刮”。
有次喝到一款号称 “50 年代的红印”(后来证实是仿品),茶汤淡得像水,喝着却喉咙发紧,老茶客说:“真到这个年份,好的少,坏的多,转化过头就成了‘朽茶’,刮喉咙很正常。”
四、如何判断刮喉咙老茶是否能喝?
喝到老茶刮喉咙,先别慌,教你两个简单办法判断。
看茶汤和叶底:如果茶汤浑浊、有悬浮物,叶底发黑发黏,十有八九是发霉了,直接扔;
要是茶汤清亮,叶底呈褐色或黄褐色,可能是工艺问题,虽然不好喝,但不一定伤身,只是口感差。
感受刮喉的持续时间:好的老茶可能第一泡有点涩,但很快化掉,喉咙留甜;
要是喝完半小时还觉得干、痒、紧,甚至烧心,那肯定是茶有问题,别再喝了。
我自己的原则是,老茶喝的是 “温润顺滑”,刮喉咙本身就是 “不对劲的信号”。
不管它年份多老、故事多动人,喝着不舒服就不值得留恋 ,喝茶终究是为了舒服,不是为了硬撑面子。
最后说句实在话,老茶刮喉咙不是什么老茶特征,更不是有茶气的表现,本质上是仓储、工艺或转化出了问题。
要是你喝到这样的老茶,别迷信 “年份”,该扔就扔;买老茶时也别只看包装和故事,先试喝两泡,喉咙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毕竟,能让人喝着安心、咽着顺畅的,才是真正的好茶。
来源:老闪的茶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48.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