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谈谈普洱茶滋韵表现的一些需关注的细节
2023年04月18日

谈谈普洱茶滋韵表现的一些需关注的细节

 每年在冬季和初春时都会有茶友问起,为何相同的茶品,用相同的煮水器皿、相同的投茶量和浸泡时间,泡出的茶汤外观表现和茶的滋韵表现都有着与以往不同或者与其他茶友所描述的品感有较大的差别。
这也是目前很多普洱茶爱好者遇到一个常见问题,看着别人泡出的茶汤油亮稠厚,但自己的总是清汤淡水,相互对相同茶品的茶感描述都说不到一起,相同的一款茶,在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冲泡条件下,的确会表现各异,甚至会出现优与劣的相反两极表现。问题在哪呢?通过十余年对各类茶品的观察,在冲泡过程中,相同茶品表现的差异,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是泡茶用水,2是茶品仓态,3是气候环境.
1、泡茶用水不同。
水是茶之母,对于泡茶,水的重要性应该列在首位,不懂择水,断不知茶之至味,茶性遇好水而展,遇劣水则衰,众所周知,国内有很多名泉流芳千古,这类名泉之所以名,肯定是能泡出优秀表现力的茶汤,历史上的名泉名茶相得益彰,绝大部分是体现在绿茶、青茶这两大类里,对于普洱生茶来说,就要先打问号了,什么类型的水,才是适合优秀的普洱生茶? 通过实际接触,很多名泉并不适合冲泡优秀的普洱生茶,也许是水的本质影响,也许是现代各类污染源造成了影响,各地的矿泉水、山泉水及许许多多的各类水,每款的成分及含量都不会相同,每种矿物质遇茶叶后产生的反应异常复杂,非普通的茶叶爱好者能理解和分析透彻。
对于冲泡普洱茶而言,个人认为在选水过程,可关注一个简单的参考指标,就是看水成分的PH值,即区分出酸性水、中性水和碱性水,弱碱性水溶释力强,并且对人体有益,云南大叶种有个优于其它茶类的指标就是水浸出物非常丰富,按国家部门的正常测试结果,可达到46%~48%浸出物,云南茶叶的可溶出物丰富,弱碱性水更能激发出茶内物质的有效浸出,在茶滋茶韵的感觉上更能达到加强和放大特点的作用,用弱碱性水来冲泡普洱生茶,会出现茶劣则更劣,茶优则更优的现象,这就是放大特点的作用。在同时冲泡台地茶和名优古纯茶时,如果是中性偏酸性的水来冲泡,因为水的分解、释出力偏弱,两者则表现区别不大,名优古纯茶因水性弱劣而无法全面发挥,滋韵表现也偏中下;如果换一款弱碱性的泉水来冲泡时,高强的溶释力能较完整地浸泡出茶内物质,通过目测茶汤就可比较出哪一类的浸出物丰富,人的品感也很容易体会到其中区别。另外,除了观察是否碱性水这个指标之外,只能通过实际品饮和不断地对比选择,找到个人认为满意的冲泡用水。对于普洱茶的冲泡而言,个人认为需要冲泡出的是物质丰厚的“茶汤”而不是清薄透亮的“茶水”。
普洱生茶“韵”为魂,“韵”的强度,取决于茶叶本质,并有效释出的浓度。
在各地茶友实际冲泡中,常见使用各类的桶装水或者瓶装水,建议在使用这类瓶装水之前,不单纯只看瓶罐外贴的成份标识,最好是自己用PH测试液试一下,也许很多标示为弱碱性水的其实是中性水甚至是酸性水,另外,纯净水一直不为各地资深茶人认可,均认为纯净水为“死水”多喝无益,实践冲泡中,纯净水是偏酸性水,很难完整地浸泡出茶内物质,已经明确判定其无法展现茶叶的汤感韵味。
水为茶之母,自古以来,前人就已深有体会,不择水就论茶,只能是笑谈,茶友不妨多换几处水试试手中的好茶,也许,会有从未有过的惊喜出来。
在可测条件下,很多不适合冲泡普洱茶的水都属于中性或者弱酸,反过来说,酸性或中性水,无法把普洱茶的丰富的物质尽可能地浸释出来,所以,选水不当,容易造成汤清滋薄茶韵弱而且不耐泡;碱性水,能加强内含物质释出,也即是具有加强、放大茶性特点的作用,之前也说了,对于普洱茶生茶而言,茶优则更优,茶劣则更劣。
很多茶友也喜欢观汤色就给茶品定优劣或者定干、湿仓,还有很多人把陈化年份也套到汤色观察里,从汤色的色泽深浅、稠薄现象去认为转化过快或者过慢,其实,如果在不知道冲泡所选的“水”和一道茶的“浸泡时间”以及“拍摄技巧”时,就过早地观汤判定,往往就会产生很大偏误。
2、茶品仓态不同。
茶品的实时状态,也即是茶品的仓态,茶叶在存放过程中或者在存放环境中受到的环境影响,从而形成的特定的“环境态”。很多茶友都对干仓、湿仓稍有体会,在这里,不讨论专门为干仓而制造干仓或者人为的湿仓茶,只谈用为普洱茶爱好者在茶品的存储收藏中,陈化过程中是否会形成“干仓茶”或“湿仓茶”,很多茶友只单纯地观察茶仓、茶房的持续的温湿度变化,忽略了关注茶品最初封存时的内部湿度,这个会对后期的“仓态”产生深远影响,(也许很多人没关注过内部湿度,很多茶品的霉变其实是因为刚回到的茶品的含水量过高,未能及时干燥至合适状态就进行封存,从而给霉菌创造了温床,而不是因为后期的仓储环境不当的原因)。对于普洱生茶而言,茶品过湿则加速损耗甚至劣变,过干则停止不前,或者难有效转变,用简单的话来形容,过湿的茶如暮老之年,半死不活;过干则有如茶中侏儒。所以说,相同的一款茶,在经历过段时间的存放后,在品茗过程中,不同环境下存放的茶,会出现不同的品感区别,并且时间越长,区别越大。
注明一点:待喝的茶和储存待转化的茶在湿度的控制和利用上有所不同,存放待转化的茶品尽量偏干燥一些,日常随时准备喝的茶可以稍为让其保持湿度太一些。在这文章里,并非谈仓储条件,而是谈喝茶,在实际的冲泡中,待喝的茶品内水份含量的多寡会影响茶性的正常展现,通过十来年的综合观察,当一片茶的内含水份保持在10%-18%的内湿度时,茶性最具表现力,也就是最好状态范围,以13%含水量做为中线来看,低于13%则香扬,滋味风格清晰,水份含量越偏低汤感则越薄锐,高于13%,茶汤会更醇厚浓绸,香稳滋味但茶汤略混,如超过20%的内湿度时,茶汤滋味杂劣,茶韵缺失,香型不适,茶汤深色和更浓稠混浊,如长时间超过20%的,有可能已出现过霉变,会出现喉干、喉痒或者身体出现排斥。
3、各地气候环境不同。
气候环境的变化,对人和茶都会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无法进行解释,只能通过实际感受来简单说一下: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时,茶性的表现有很大不同,人的感官感受也有明显的不同,天气炎热和天气寒冷以及气压变化同样会影响茶性的正常展现和人的感官感受。另外就算是相同季节,各地的气候环境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处于东西南北的茶友对同一款茶的品感肯定也难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