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正山小种红茶品鉴指南
2023年04月18日

正山小种红茶品鉴指南

 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又称拉普山小种,是中国生产的一种红茶,最早创制于福建省崇安(今武夷山市)。它以制作工艺特别、口感浓醇厚为特点。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黑色,但茶汤为深红色。正山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一种红茶,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二正山小种与外山小种
小种红茶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政和、或者说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水关小种或星村小种,其原产地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这里地势高峻,冬暖夏凉,年均气温摄氏18度,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且土质肥沃。由于采用松柏木柴明火加温萎凋和重烟焙干,吸收了大量的松烟,有特具的松烟香味。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二其他分类说法
也有观点认为小种红茶的五大分类为正山小种、金骏眉、滇红、祁门红茶以及阿里山红茶。其中正山小种产于福建武夷山区香气特别;金骏眉则产于福建桐木关品质上乘;滇红则产于云南大叶种茶区味道爽口;祁门红茶则产于安徽祁门县色泽红亮;而阿里山红茶则是台湾的代表性小种红茶品种口感甜醇香。二品质特征
小种红茶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例如正山小种茶叶色泽沉稳,条索粗壮,滋味浓醇和,具有独到的烟熏香气和石楠花香。二制作工艺
小种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初制基本工艺是鲜叶经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四道工序。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两种,萎凋时间、萎凋程度的掌握因萎凋方法、季节、鲜叶老嫩度因素而异。发酵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通过发酵促使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氨化,产生茶红素、茶黄素等氨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其中烟熏小种茶是青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完成后,再用带有松柴余烟的炭火烘干。二选购要点
以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青带褐,较油润,有天然花香,香不强烈,细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汤色橙黄清明,叶底欠匀净者为佳。二保健功效
正山小种作为小种红茶中的经典品类,主要功效包括抗氧化、促进消化、提神醒脑、暖胃护胃等。它富含茶多酚、茶黄素等活性物质,通过温和发酵工艺保留了茶叶的营养价值,适合长期适量饮用以调节身体机能。具体如下:1. 抗氧化与延缓衰老:正山小种中的茶多酚和茶黄素是天然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细胞氧化损伤,降低慢性病风险。研究表明,长期饮用红茶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增强皮肤弹性,但需注意其效果因人而异。2. 促进消化与调节代谢:红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茶红素和有机酸可温和刺激胃液分泌,辅助分解油腻食物,缓解饱胀感。此外,茶多酚能调节糖脂代谢,对控制血糖、血脂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可替代药物。3. 提神醒脑与舒缓情绪: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提升专注力和思维活跃度,适合工作学习时饮用。同时,茶氨酸具有舒缓压力、放松情绪的作用,两者协同可平衡身心状态。4. 暖胃护胃与增强体质:相较于绿茶,正山小种经发酵后茶性温和,对胃黏膜刺激性小,适合肠胃敏感人群。冬季饮用可驱寒暖身,搭配生姜或蜂蜜还能缓解风寒症状。其含有的钾、锰等微量元素也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5.抗癌:关于茶叶具有抗癌作用的说法很流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也对此做过许多探索,但是一般认为只有绿茶有抗癌作用,最近有了新的进展。研究发现,正山小种红茶同绿茶一样,同样有很强的抗癌功效。  注意事项  过量饮用小种红茶可能导致失眠、心悸(因咖啡碱),建议每日不超过3 - 4杯。空腹时避免浓茶,以免引发不适。贫血、缺钙人群需控制饮用量,因单宁酸可能影响铁、钙吸收。总之,小种红茶的功效需结合个人体质和饮用习惯,合理摄入才能发挥益处。
二冲泡品饮
备具: 陶瓷茶壶1个,正山小种红茶3克。洗杯、投茶: 将热水倒入茶壶中进行温杯,而后弃水不用,再冲入95℃左右的水即可。冲泡: 用茶匙将茶叶从茶荷中拨入茶壶中。赏茶: 放入茶叶后,用开水冲泡,只见茶叶徐徐伸展,汤色橙黄清明,香气细而含蓄,叶底肥软匀亮。出汤:  片刻后即可品饮。品茶:  入口后味醇厚甘。二正山小种的传说及传播
明隆庆二年,因时局动乱不安,且桐木是进入福建的咽喉要道,因而时有军队入侵。有一次,一支军队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占驻茶厂,茶农为躲避战争逃至山中。躲避期间,待制的茶叶因无法及时用炭火烘干,过度发酵产生了红变。随后,茶农为挽回损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形成既有浓醇松香味,又有桂圆干味的茶叶品种,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红茶,又称为“正山小种红茶”。红茶最早创制于福建省崇安(今武夷山市),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人余干臣罢官回原籍经商,把红茶的加工工艺带到了安徽至德(今东至),在尧渡街设立茶庄,依照闽红试制红茶并取得了成功,1876年在祁门扩大生产,随后湖北、湖南等地也都大力发展红茶的生产,后来红茶传到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文稿:徐冰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30.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