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买普洱茶怕踩坑?学会这几招,轻松识别“劣质茶”!
2023年04月18日

买普洱茶怕踩坑?学会这几招,轻松识别“劣质茶”!

 朋友们,爱喝茶的你,一定对普洱茶不陌生吧?它独特的陈香与口感,俘获了不少茶友的心。但同时,普洱茶市场良莠不齐,一不小心就可能花冤枉钱买到劣质品,不仅喝起来扫兴,有些还可能影响健康。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劣质普洱茶”究竟长什么样?有哪些一看(一喝)就能发现的破绽?别再被花哨包装忽悠,选茶时先把干茶看仔细!茶叶到手,先别急着泡,仔细观察干茶(也就是没泡之前的茶叶)的状态,这是筛选的第一道门槛:样子太粗糙: 茶叶看着松散、干瘪、弯弯曲曲的,甚至摸着扎手?掂量起来轻飘飘没什么分量?碎茶渣特别多?这些往往是工艺或原料粗糙的信号。原料显低端:芽头少得可怜,叶底又瘦又小?老叶子和嫩叶子混在一起,很不均匀?这说明原料采摘标准可能偏低,或者等级不高。颜色“死气沉沉”: 茶叶颜色暗淡发黄,像是枯萎了?或者灰扑扑的毫无光泽,夹杂着不均匀的斑驳颜色,整体看着就不够鲜活、滋润?好茶的色泽应该是相对有活力的。气味不对劲!(重点!): 凑近了闻一闻干茶,如果有明显的陈腐“老味”(有点像干稻草味)、不清爽的捂闷气,甚至是让人皱眉的霉味、烟熏味、焦糊味、酸味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怪味,赶紧放下!异味往往是品质差甚至已经变质的标志。
光看不够?泡一泡,马上“现原形”!好茶不怕开水烫。热水一冲,茶叶的“内涵”就藏不住了:香气不给力: 热气腾腾的时候闻盖碗或公道杯,香气混杂不清爽?闻起来短促、憋闷,或者刚闻到一点香,很快就散了?好茶的香气应该是相对纯净、持久的。汤色“脏兮兮”: 倒出来的茶汤颜色浑浊不通透,看着灰暗,亮度很差?就像蒙了一层灰?一杯好茶的汤色,应该是明亮或者清澈的(哪怕年份长的,胶质感强,也不应该是浑浊呆滞的)。喝起来“想叹气”: 入口寡淡,感觉像喝白开水没滋味?或者一入口就是又苦又涩,刺激得难受,关键苦后涩后,嘴巴里根本没有回甘和生津的感觉?那就太遗憾了。好茶即使有苦有涩(有些品种特性),通常也能较快转化成回甘生津。
喝完也别浪费,叶底是“照妖镜”!喝完之后别急着倒,扒拉一下泡完的茶叶渣(叶底),真相就大白了:叶子说了实话: 叶底里基本找不到细嫩的芽头?粗老的茶梗倒是不少?颜色乱七八糟,深浅不一?摸上去硬硬的,一捻就容易碎碎?叶子的形状大小长短也差很多?这说明原料粗老、工艺不当或者等级很低。最离谱的来了: 偶尔还会在茶渣里挑出点不是茶叶的杂物?这工艺卫生真是让人捏把汗!(图片:展示冲泡后的叶底对比——左边是芽叶完整、色泽均匀、有弹性的优质茶叶底 vs 右边是叶底多梗、破碎、颜色斑杂的劣质茶叶底)总结小贴士:判断普洱茶的品质,其实就看两个大方面!“貌”——干茶模样和气味: 重点观察茶条的形状是否匀称、老嫩程度、颜色是否鲜活滋润,再就是最关键的一闻——有没有怪味。“才”——冲泡后的表现: 靠热水把茶的精髓激发出来,用心感受它的香气、用眼看它的汤色、用口品它的滋味,最后再用叶底的状态来验证。
选茶就像识人,不能只看“皮相”(包装),更要看其“内涵”。学会了以上这些朴实但有效的“感官鉴别法”,你就能大大降低踩坑的概率。当然,普洱茶的学问很深,产地、工艺、年份都会影响最终表现。但记住这些基本的“劣质预警信号”,至少能帮你把那些明显的问题茶挡在门外!下次买茶泡茶时,不妨多看一眼、闻一下、品一品、瞧一瞧叶底。做个有心的茶客,才能真正享受普洱茶带来的那份醇厚与愉悦!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48.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