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版纳茶区 > 茶之路:老曼峨
2023年04月18日

茶之路:老曼峨

 老曼峨
噼里啪啦,柴火在火塘里响了整晚。连续几天了,吃过晚饭,岩教家都会陆陆续续来很多人,人们围坐火塘边,喝着他家的茶,听着他父母对那件事的解释。
岩甩离婚了,岩甩是岩教的大哥。在云南勐海这个叫老曼峨的布朗族山寨里,离婚是件罕见的事,整个山寨都在为之沸沸扬扬,因此,亲戚朋友们都要来问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本以为大哥要分家出去,岩教才还的俗。岩教记得三个月前的那天,母亲到寺里来给自己送饭,告诉他,大哥在修新房了,准备跟大嫂分家出去单住。他对母亲说,那我还俗了吧,大哥分家出去了,二哥又常年在山下,总得有人照顾你们。母亲说,你不要还俗,我们可以照顾自己。岩教还是还俗了。他觉得不仅该照顾父母,也该照顾自己了。岩教是念书念到小学五年级时,被父母送去当和尚的,就在老曼峨寨子里的檀迦拉寺里。他从没谈过恋爱,所以,他迫切地想还俗之后交个女朋友。岩教喜欢内向、温柔的姑娘,有福时可以同享,没福时可以一起做茶。他是当过和尚的人,怕跟人吵架,在他看来,吵架容易激发人的“嗔恨心”。
这些年,老曼峨的茶价每年都在涨。2005年,一公斤一二十块;2006年,一公斤七八十块;2007年,一公斤一百多块;现在,一公斤几百块。随着茶价的上涨,山寨的变化也越来越大。岩教曾暗恋过的几个姑娘都下山卖茶去了,留在寨子里的四五个单身姑娘都是他亲戚。他想,真是麻烦,女朋友可能要到外村,或是到山那边的缅甸去找了。还好,去缅甸只要骑三小时的摩托车就能到,当和尚时,岩教去过那边。布朗山就夹在这中缅边界的大山里,他们的老曼峨山寨则是整个布朗山乡中最古老、最大的布朗族村寨。布朗族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叫的,之前历代,他们都被山下的人称为“濮人”。布朗族虽然很少被外人知道,却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寨子迁到哪里,祖先们就把茶种到哪里。如今的老曼峨寨子有一百五十多户七百多人,仍有三千多亩古茶园,遍布在寨子四周的丛林中。在岩教出家的寺庙里有块石碑,上面说,老曼峨寨子始建于傣历元年,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跟寨子里大多数人家一样,岩教家从50年代就开始搞茶叶了。
那时候,茶叶是卖给国家的,茶叶按条索好坏,一共分了十级。独芽是特级,一芽一叶是一级,以此类推,到黄片就是十级了。直到六七十年代,收茶的都是供销社的茶叶组,特级一公斤四块钱,十级一公斤四毛钱。过去的茶都在火塘上炒,然后用土锅煮,一家人围着喝。后来,收茶的人说火塘上炒出的茶有烟熏味,他们就从2001年开始改用铁锅炒。黄片叶子老,揉不动,过去他们用脚踩,但现在也不行了,谁要是用脚踩了,老板们就不收了。岩教家的茶地里有些古茶树。有的说有千年,有的说有百年,树龄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2000年以前,寨子里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古茶树,古茶新茶都是一样的价卖,很多年里,他们老曼峨的茶都没人稀罕。供销社不再替国家收茶后,寨子里的人就用大编织袋装上茶叶,走好几小时的山路,把茶挑到山下的路边卖,生意好差。那时候,还没人告诉他们“古茶树好啊,像古董一样好”,要是知道古茶树有一天会变得这么值钱,他们就不会觉得“影响种地”而砍那么多了。
岩教家的茶叶作坊就在二楼的屋外,一排竹竿架在巨大的屋檐下,竹竿上放着竹筛,筛里装着加工好的茶叶或刚采来的鲜叶,这里光线好,通风好,茶叶自然晾干,不怕捂着,也不怕下雨。老曼峨的晒青毛茶,有苦茶和甜茶两种,苦茶的叶片厚且色深,甜茶的叶片薄而色浅。苦茶是奇苦的,苦而不化,喝一口,半小时后才会有回甘,但收茶的人说,老曼峨的茶香气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苦涩味可以通过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据说,老曼峨的茶陈化后能保留茶汤浓厚的特点,所以,茶厂和茶商们在生产加工普洱茶饼时,往往用老曼峨的苦茶做拼配,以提高和丰富茶饼的口感和滋味。茶树平时是不用修剪,也不用施肥的,每两三个月骑摩托车上山把茶地里的杂草锄一锄就好了。在布朗族山寨,锄草都是换工的,今天你家锄时我去你家帮忙,明天我家锄时你来我家帮忙。只有到了每年那几个采茶的季节,才会有人花钱请工,因为那时候家家都在抓紧时间采茶,谁都没空帮谁,所以只得去请那些山下的傣族妇女,一天一百块钱。岩教会用在寺院里学到的傣语告诉那些傣族妇女苦茶放哪边,甜茶放哪边,他家的采摘标准是什么。通常,在自己家里,他们是喝甜茶的,那些所谓的甜茶其实也不甜,只是相对于苦茶来说,没那么苦而已。岩教坐在母亲身边,哪位客人碗里的甜茶干完了,他就过去给他们续上。
过去几十年里,每天凌晨五点,母亲就会起床做早饭,一碗菜,一碗饭,在家做好后,打好包,跟其他家的老妈妈们一道,送到寺庙门口,排成一排,等着和尚们出来取食。岩教在寺里当了八年和尚,长老说碰到谁送的就吃谁的,不要挑食,不要有分别心和执着心,但岩教每天还是想方设法地想吃母亲送的饭。吃到母亲做的饭,念经时声音就会特别响,他知道当僧侣们诵经的声音在寨子的大喇叭里响起时,母亲能听出他的声音。
这些年,整个布朗山都在因茶叶而改变。乡亲们越来越有钱,几乎每户人家都在忙着盖新房,就像大哥岩甩一样。新房就盖在自家的茶地上,盖房的钱是茶叶变的。茶地是不能变大的,但能变密。每年都可以种新茶,用茶果种。一颗茶果埋下去,就会慢慢长出一株茶树来。每年11月,老茶树就会结茶果。
寨子里的人过去是好客的,外面的客人无论到了谁家,都像到了亲戚家一样,好吃好喝好招待。但现在,茶价涨了,人们有了些钱,心也有些变了,人们开始打心里的小盘算,这个人该不该接待呀?是给他泡茶呢?还是去湖南人开的小卖部里给他买瓶矿泉水或是红牛呢?
寨子里的人还学会了造假。有些人在山下买些便宜茶回到寨子里,当老曼峨的茶卖。时间久了,那些生意受到影响的人就会谴责这些“缺德的人”,当收茶人说老曼峨的茶品质下降时,他们就会告诉收茶的人,谁家的老曼峨茶是做假的,于是,那些做假的人家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差,过去多赚的也会赔进去。所以,人们说,这叫过得了第一关,过不了第二关。
岩教一遍遍地听着父母向亲朋好友们解释着大哥所遭遇的“不行”,一遍遍地想着老曼峨寨子这些年的变化。岩教想,还好布朗人没有在家供佛的习惯,要不佛祖整天看着人们在家里“瞎造业”,该是多伤心啊。三个月前,岩教什么都不想,就只想还俗,可现在,他又有些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