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茶叶介绍 > 磨烈--镶嵌在勐库西半山的一颗明珠
2023年04月18日

磨烈--镶嵌在勐库西半山的一颗明珠

 磨烈,作为普洱茶界的一匹黑马,这几年可谓大火,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茶友来说,磨烈依然是披着一层神秘面纱,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你经常看见他,经常打照面,但是并不了解他,可能多数茶友对磨烈就是这种感觉,我今天就为大家揭开磨烈的神秘面纱。磨烈的读音先来讲讲磨烈的读音吧,目前磨烈有两种读音,一种是第二声,与折磨、磨难同音,一种是第四声,与石磨、磨坊同音。那么哪个才是正确的读音呢?我为此专门去做了查阅和了解,发现正确的读音应该是第四声,有以下几个依据:其一,磨烈这个地名源自于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当地傣语原名是作“慕烈”,汉字译写时改用了“磨”字,慕是第四声,所以理所当然译写过来会沿用原来的读音。其二,目前茶界约定俗成读第四声,例如知名茶人介绍或茶叶商品标注均采用此读音。其三,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在命名方面也会讲究一定的意境和审美,如果读第二声,很容易跟折磨、磨难、消磨等负面词汇联想到一起,但读作第四声,就给人一种如石磨般厚重的感觉,而且也跟磨烈茶阳刚霸气的韵味相契合。有一句口诀可以让我们很容易记住磨烈的发音:石磨碾茶香,烈韵出深山。地形与生态环境:隐世茶园的天然优势
【地理位置】磨烈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懂过行政村,隶属勐库西半山,背靠邦马大雪山,面朝冰岛湖(南等水库),呈坐北朝南之势。海拔约1700-1800米,年均温度20℃,年降水量1750毫米,高湿度与充足光照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生态环境】磨烈古茶园隐于原始森林深处,森林覆盖率超70%,茶树与寄生植物共生,形成天然生态屏障。南勐河贯穿茶园,活水带走污染物,土壤以红壤为主,富含有机质,透气保水性极佳。茶园内现存古茶树树龄普遍超300年,根系深扎岩缝,吸收矿物质,赋予茶叶强山野气韵。茶叶特色与品质优势:刚柔并济的味觉奇观
【兰香入汤】干茶花蜜香高扬,冲泡后兰花香融入茶汤,香气贯穿尾水,辨识度极高。
【茶气刚猛】入口苦底明显(集中于舌面两颊),迅速化甘,生津如泉涌,喉韵深邃,体感强烈,被誉为“勐库班章”。
【层次丰富】前段冲击力强,中段汤感醇厚如团,尾水冰糖甜显,兼具东半山的阳刚之气与西半山的阴柔之美。很多人喜欢把磨烈与冰岛对比,两者在香型上面有接近之处(花蜜香+冰糖甜),耐泡度均达到20泡以上。磨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先抑后扬”,茶气更沉雄,质重感突出;冰岛胜在“从一而终”,汤感协调性更佳。当然,茶的品质和风味受外界的影响很大,年份不同、存放环境不同、转化程度不同、泡茶人的技术经验不同、品茶者体质不同等等,都会带来很大的差异,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品味和体会。风土孕育茶韵:独特品质的成因
【地形赋能】磨烈背靠大雪山,冷空气下沉形成昼夜温差大于10℃,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面朝冰岛湖,水汽蒸腾增加空气湿度,柔化茶汤。
【生态加持】森林隔绝污染,茶树与樟木、野生菌类共生,兰花香部分源于此类自然交互。
【古树基因】
300年以上树龄的勐库大叶种,根系深入岩层,汲取矿物质,形成质重气强的底蕴。发展史:从隐世村落到天价茶王2014年前,无人问津,隶属懂过茶区混采,名称写作“慕烈”,古树毛料价仅1000元/公斤。2014-2018,价值发现,茶商追踪特殊兰香溯源至磨烈,独立命名推广,2018年古树茶价格涨到3500元/公斤。2019年至今,爆发期,下磨烈更名“绿水塘”,借冰岛湖景观,垂直细分独立发展,2022年头春古树茶价格飙升至2万元/公斤,黄片亦达8000元,价格比肩冰岛老寨。下面以一张表格来对比说明上磨烈和下磨烈的区别:维度上磨烈下磨烈(绿水塘)地理位置公路以上,近大雪山支脉,海拔1700-1800米。公路以下,紧贴冰岛湖,海拔1600-1700米。生态环境部分茶园矮化,小树茶混杂,森林覆盖较少。原始森林包裹,无矮化古树,苔藓寄生密布。茶叶品质兰香较淡,茶气稍弱,涩感显。兰香浓郁,山野气韵足,汤感成团,茶气穿透力强。产量较高(春茶约1.5吨)低(春茶<1吨)价格现状与市场乱象目前下磨烈的古树头春茶价格1.8万-2.2万元/公斤,市场流通量极少,真品率不足30%。上磨烈古树茶价格5000-8000元/公斤,常被冒充下磨烈销售。除此之外,懂过、坝气山等周边茶也常用来冒充磨烈,价差达4倍,茶园生态也因过度开发(毁林种茶)而遭受破坏。磨烈与绿水塘的关系:更名背后的商业逻辑绿水塘即下磨烈,更名原因有三:其一,区分定位,避免与上磨烈混淆,凸现小微产区的独特性;其二,借势营销,下磨烈直面冰岛湖,以“绿水塘”命名强化“湖岸秘境”的意象,同时也借冰岛之势;其三,独立名称便于包装营销,匹配高端定价。挑战与未来:名山茶的盛世危局生态危机。修路导致森林破坏,新茶园蚕食原始林地,山野气韵衰减;信任危机。真假混卖成常态,部分茶农以懂过茶充当下磨烈;价值反思。2万元/公斤的价格已脱离饮品本质,成为金融符号,若回归本源,需建立“薄荷塘式”的联合管控(统一采收、定价)。茶人结语:写在最后磨烈,是一首跌宕的山野诗,初尝如雪压金柳,苦冽穿喉;再品似风散玉梅,甘柔绵长。它的兰香是森林的密语,茶气是雪山的魂魄。然而繁华之下,茶魂渐逝于喧嚣。若问何为真正的磨烈?唯有拨开“绿水塘”的浮名,走进那条苔滑路险的三尺羊肠,在拉祜族火塘边饮一盏未经修饰的古树茶,方见其风骨。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5368897981
 2-140524164359412.jpg 
 
 1515987672357163.jpg